【明報】拆解自閉症

日期:2015年3月23日
報刊:明報
按此連結原文剪報圖像

 

奧斯卡得獎電影《解碼游戲》中,主角圖靈患有自閉症,不擅溝通,却能在自己的世界發揮天分,設計出解碼機器,促成二戰結束。這些名人故事或會令人覺得自閉症患者都有特別天賦,但坊間仍有不少對自閉症的反面觀點,令自閉症始終無法被充分理解。

 

文:鄭寶欣、袁志敏 圖:袁志敏、網上圖片

 

暴力傾向是誤解 記性好少說贊

 

以目前的研究所得,自閉症與基因遺傳有關,征狀一般在2、3歲已開始明顯。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劉穎(Galen)說,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語言發展比同齡小童慢,「能學到的單字比較少,也可能無法以完整句子表達自己,以致社交有一定困難」,加上性格較固執、不懂表達情緒,容易與人起衝突。自閉症患者多數與人相處感到困難,避免與人有眼神接觸。

 

語言能力稍遜 不擅表達情緒

Galen說大多數自閉症患者在幼年時會被察覺,「不少個案在學童保健院被護士發現,也有家長自己察覺」。一旦發現自閉症征狀,可透過政府醫療服務、私人醫生或非政府組織安排評估,再因應不同程度和征狀治療。例如語言發展有困難的患者應接受言語治療,社交生活方面的問題則會由職業治療師負責。

患有自閉症的Queenie(亞氏保加症)和劉進彥分別在6歲和3歲被確診,他們的父母最初難以接受,Queenie的母親Maggie需要長時間才平復心情。Galen說,部分家長因無法接受子女可能患上自閉症而不去做評估,她明白家長的心態,但强調接受治療很重要,「我們會與家長溝通,建立互信關係,令他們明白若不接受治療或訓練,子女年紀愈大,面對的困難便會愈大」。

及早訓練 適應生活

自閉症不似感冒,沒有所謂的「痊愈」,只有透過適當訓練,讓患者適應生活。劉進彥的父母在生活中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兒子的自理和社交能力,其中一個方法是結構化教學法(TEACCH)。這種訓練主要把較複雜、涉及多個步驟的行爲結構分解成一系列動作,例如將刷牙的程序(打開牙膏、擠牙刷、蓋回牙膏等)圖像化,自閉症患者按照圖像行動,漸漸會發展成一套習慣。

 

部分自閉症年輕人屬有「特殊學習需要」(SEN),能入讀主流學校,部分學校也會安排教師專門負責處理這類學生。Queenie一開始入讀主流學校(私校),直至Grade 10考了公開試(IGCSE)後無法升學,Maggie欲幫女兒轉到國際學校,形容女兒頗有語言天分,表達能力沒有問題,在學校面試中可以「呃到人」,惟當時Maggie認爲毋須向校方隱瞞Queenie病情,决定坦白告知,却被兩間學校退回入學申請。Maggie後來幫她轉讀新高中學制的中學,惟公開試課程對Queenie造成巨大壓力,以致她不斷掉發和心絞痛,讀了一年中四後便轉讀本地中專教育文憑(商科),現時就讀二年級,完成學業後可銜接大專課程。

 

Maggie坦言,女兒一開始在學校不被理解,「有些家長和同學會覺得Queenie憑什麽獲學校特別優待,質疑『自閉症大曬』」。Queenie曾在學校被排擠,每次派卷就被同學追問分數,若比別人高分就被揶揄;她首次出戰朗誦比賽即奪得亞軍,引來部分同學不滿。Galen認爲共融的校園環境非常重要,「即使『一般』學生也有個人獨特之處,如何接納每個人相异之處才是最重要」。Maggie亦慶幸部分老師和學生對Queenie十分關懷,對她非常照顧。

 

能力不比一般人差

Galen說,普羅大衆對自閉症患者有不少誤解。「有些人會怕,覺得他們有暴力傾向又易怒,這並非事實。部分患者比較敏感,若對環境感到焦慮,情緒可能會突然爆發;而且他們很常會自言自語去提醒自己一些事,如『要安靜』,或跟自己說一些喜歡的話,其實這是他們紓緩情緒的方法,幷不是奇怪的行爲。」Galen表示,自閉症患者有不少優點,例如記性好,又甚少說謊,能力不比一般人差。

 

2014年大學畢業的劉進彥現時任職倉務員,協康會中心經理林權(Peter)說劉進彥對數字敏銳,有一回帶他到郵輪工作,幫忙收集及分發乘客的身分證,劉進彥都能迅速把身分證號碼與乘客配對,連Peter也感驚訝。Peter說不少自閉症患者對數字(如號碼、門號)敏感,所以能勝任速遞、派件等工作。

融合教育——主流學校低調關愛自閉症學生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1999年創校,2001年開始參加「融合教育計劃」。校長鄭德富透露,學校現時有10多名輕度自閉的學生。爲免同學猜測和保護個人私隱,學校和教師會將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身分保密,不過鄭德富直言名單未必能作準,因爲家長未必留意到子女患有自閉症,個別家長亦可能擔心標簽效應而刻意隱瞞。

 

設口語訓練 提升社交技巧

 

該校融合教育主任兼中文科教師灌秀雲說,教師在初中時會特別留意同學的課堂表現,如遇上同學有SEN特徵,會先與家長溝通瞭解,鼓勵他們帶子女求醫。學生輔導員陳幗靜指出,學校只能以協助形式幫助學生,「不能强迫家長帶學生求診」。鄭德富則說:「即使家長不帶學生接受專業評估,我們也能安排學生到小組中提供支援!」

 

陳幗靜指出,學校成立多個小組支援學生不同方面的需要,非特定照顧SEN學生,只要學生在某方面能力稍遜,學校就能安排他們參加。灌秀雲認爲自閉症學生普遍較難掌握通識科和中文科,「整合拓展、批判思考、推理能力對他們來說特別困難,加上他們溝通表達能力稍遜,小組討論考試更似如臨大敵,所以學校也會成立針對口語、考試的訓練小組」。

 

不少自閉學生非常希望結識朋友,但往往因不懂看「眉頭眼額」而有反效果。陳幗靜指學校會安排學生參加社交訓練,如透過角色扮演、故事等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讓他們慢慢瞭解「社交」,日後遇上類似情况時也懂得作適當回應。除此之外,學校還會提供個人輔導、心智解讀訓練(讓自閉學生掌握基本情緒)、考試調適等,如考試中增加應考時間、往特別室應考等,以支援學生,「希望能讓他們用合理的方法、發揮應有能力!」鄭德富說。

 

坊間有家長認爲SEN學生在考試中獲得加時是剝削其他學生,鄭德富慶幸自己10多年來未遇過類似投訴,但他知道不少學校有此情况,「我教其他學校回應家長:所謂的『著數』你想要嗎?」

 

教育是發揮所長 補其不足

推行融合教育10多年,靠的是關愛、包容、接納,以及「低調」。鄭德富坦言接受這次訪問有所猶豫,害怕因爲訪問令學生主動尋找校內的SEN學生,也擔心讓多年來的努力付諸流水,「融合教育就像『半杯水』的道理。推動多年已經到了八成滿,但坊間一直針對兩成(做得未够好的地方)來討論」。他思前想後,還是接受訪問,希望讓學界知道「他們也能做到」。

 

對自閉症學生、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還是「一般」學生,他認爲不能用二分法來分類,「正如10只手指有長短,高矮肥瘦也是一種差异」。鄭德富認爲教育本是要學生發揮所長、補學生之不足,不單是學生,教師都在接納和體諒的過程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