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心】盧佩鏞專訪:這雙腳雖然小

日期:2015年5月

媒體:天使心

按此連結原文剪報圖像1

按此連結原文剪報圖像2

按此連結原文剪報圖像3

 

有一首流行曲〈這雙手雖然小〉這樣說:「在最孤單的時候 找不到誰可親 這一雙手雖然很小 它很公平 在最彷彿的時候 一切都不可信 這一雙手雖然很小 卻給了我自信」

 

對於天生沒有雙手的盧佩鏞(Esther)來說,5號半鞋子裏的一雙腳雖然小,力量卻很大,能為她打點生活中各樣的事情,給予她不輸別人的自信。

 

這雙腳雖然小,卻為她執起畫,在畫布上揮灑出對生命的體會,並透過一幅幅的作品,祝福無數人的心靈。

 

天生沒有雙手的Esther,從小過著以腳代手的生活,生活上一切事情都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做到。因為沒有經驗可以跟從,所以她要自己摸索方法,才學會用腳洗臉刷牙、拿餐具、寫字、聽電話,甚至用電腦。下雨天,一般人可以撐傘,她卻要淋雨;在街上她無法揮手截車,在車上也無法按鐘下車。

 

小時候,她曾為此而自卑。

 

我是衪的寶貝

樂觀的性格,是上帝賜給她的第一份禮物。「我沒有埋怨過為什麼自己生來會這樣,只是會擔心:自己的人生路該怎麼走?我人生目的是什麼?將來讀完書出來工作,該怎樣與社會接軌呢?但樂天的個性讓我選擇接受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時,社會大眾對傷殘人士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都不算高,Esther遭受過不少白眼。「當我外出用膳,用腳拿餐具時,試過有鄰桌食客投以怪異目光,也試過有搭檯的顧客一見狀便換桌。我將心比心地想:換轉我是一個健全的人,當看見沒有雙手的人,也會多望一眼,所以我不介意別人好奇的目光,但我會介意不友善的眼光。」

 

隨着漸漸成長,她愈來愈認識自己,也認識世界,漸漸克服了自卑心態。但最大的轉捩點,是信仰帶來的改變。

 

「讀中學時我曾經接觸過一些基督徒老師,覺得這個信仰很強大,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不過當時始終覺得這與自己無太大關係。」Esther分享道,「直到中五後,我入讀一間設計學校,認識了一位同學。她待我如普通人無異,讓我感覺很自在。後來她邀請我返教會,我推搪了數次後便答應了。」

 

當她接觸到信仰,便明白到她的生命全在造物主的手中,在上帝裏,她尋回真正的自己。「每一個人在祂眼中都是寶貴的,無論我們的身體如何,上帝都看重我們每一個人,在祂裏面我重新建立自信心。」

 

信仰也讓她對於生來沒有雙手的事情感到釋懷了,「上帝讓我知道祂創造每個人都有祂獨特的意思,祂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安排。以腳代手的人生,讓我體會到別人無法領會的事情,在接着的人生路上,我能坦然地活出真實的自己。」

 

我腳繪畫我心

上帝給予Esther的第二份禮物,是繪畫的恩賜。

 

Esther並不是從小便喜歡繪畫,中五會考時,她為了爭取高分數,所以選考美術科。為了提升技巧,便報名參加了一些繪畫課程。萌生興趣,是後來的事。「當我愈畫便愈發現到,繪畫實在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能夠從無到有,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意念,透過顏色繪畫出來,成為與別人溝通的媒介。」

 

用腳繪畫的過程,最艱辛莫過於為身體帶的的負荷,不論坐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繪畫,都會引發腰酸的毛病,而且頻繁使用雙腳也會加快足部的勞損。每當腳痛時,Esther都會發揮她的樂天因子。「雖然我不時要到醫師處做推拿,但正如很多人的手也會勞損啊,只不過我的勞損左腳,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她笑道。

 

他的藝術生命中有兩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陳慧老師,也是她的啟蒙老師,在她習畫初階時為她打好根基。

 

「不是每位老師都願意和懂得教導用腳繪畫的人,所以我很感謝上帝為我安排陳慧老師。」Esther道,「初期我主要以水彩畫和水墨畫,描繪出大自然天父的創造。因為我覺得都市人營營役役,未必太多時間留意身邊微小的事物,所以我想捕捉天父的創造,把珍貴的東西記錄給人們觀賞。」

 

隨着陳慧老師移居海外,上帝再為Esther安排了另一位老師-趙錦成老師。趙老師從事藝術工作多年,曾擔任藝術館館長,也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他引導Esther走出安舒區,挑戰塑膠彩繪畫。「趙老師不但發掘出我新的畫風,他還教曉我在繪畫的過程中思考。以往我是用畫去記錄事物,現在是透過畫去表達一些信息。趙老師教我怎樣把信仰和畫結合,和怎去透過畫作去見證上帝,把我由舊有的區域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畫是一種很有趣的藝術品,每個人觀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Esther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為一個溝通媒介,讓看者有所得着,與作者有所交流。

 

它陪我每天祈禱等待著迴音
它讓我執起畫筆得到過共鳴
教我懂得怎樣跟別人接近
給我擁抱的能力表達我感情
(改編自〈這雙手雖然少〉歌詞)

 

生命中的遺憾

有人說,幸福的家庭就像為人生「打了底」,即使外面有什麼風風雨雨,有了「家」這個庇蔭,能給予我們面對困難的力量。

 

Esther是家中長女,父母自小對她沒有特殊看待,與弟妹一視同仁,她覺得不特別對待就是一種接納和建立。「爸爸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導師,在我很多人生決定上給予意見,也教懂我正面思考;媽媽則是一位很隨遇而安的人,不會事事緊張,我的樂觀和隨遇而安個性或許就是感染自她,因此我做人不會有很多事先計劃。」Esther道。

 

「弟弟和妹妹自小已習慣我這個沒有手的姐姐,有時會給我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和照顧,好像在我繪畫時會為我預備一杯水,這是家人之間的默契。」爸爸是家中的教導者,媽媽負責照顧生活上的細節,加上與弟妹之間的友愛,構成一個很溫暖、很美滿的家庭,讓她有勇氣面對以腳代手的人生。

 

這個美滿家庭,卻因為2000年父親患癌離世而缺了一塊。Esther還來不及向父親傳福音,他便已撒手塵寰,成為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生命真的很無常,生老病死,半點都不由人控制。」Esther黯然道,「人生或多或少會有遺憾的事發生,大事像生老病死,小事像工作不如意、人際關係上的挫折,都是人生常態。這些常態無可避免,就好像在夏天、正值燦爛的時候,卻忽然迎來一個低潮,你只能無奈的去接受。但其實心念一轉,你的世界也能跟着轉變;心念轉變,事情的好與壞會變得不一樣。」

 

Esther靠着信仰,轉念之間,把自己從沒有雙手的人,看成雙腳擁有過人創造力的人。在最近的一個畫展中,她展出了一系列新作品,名為《春甜》、《夏酸》、《秋苦》、《冬辣》,透過春夏秋冬、甜酸苦辣展現出生命的無常。「我在生機處處的春天用上秋天的顏色、火辣辣的夏天用上深沉的灰色,寓意人生往往不在意料之內,但這正正是生命精彩的地方,也是人生好玩之處。」Esther解畫道。

 

上帝賜的畫筆

每個人都有缺點,傷殘人士只不過缺點在外在,很容易讓人看見,而一般人的缺點隱藏於內在,所以不易察覺。Esther認為,兩者其實沒有高低之分。「我所以勇於走出來,就是希望透過口足繪畫和公開的分享,能夠帶給社會一種教育:傷殘人士不代表比其他人低下,傷殘人士也可以擁有理想、才能和成就。」

 

Esther的正職是一名電腦繪圖員,靠着穩定的收入支持她的藝術創作。精神上的支持則來自家人及朋友,每當有展覽會,他們均會到場支持及參觀,更會向她分享觀後感。她沒想到透過繪畫,能增加與人溝通的話題,成為自己的祝福。

 

她形容自己堅持繪畫有兩大原因。「繪畫是我的理想,從無到有的過程不但為我帶來滿足感,更是我表達自己和與別人溝通的媒介。」她說,「另一原因,是因為繪畫是上帝給我的使命,祂給予我繪畫的恩賜其實有一個目的,是要我透過繪畫和展覽,成為向大眾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並成為鼓勵別人和分享福音的機會。」

 

Esther經常強調「轉念」,她也把人生中最大的遺憾,轉化為竭力作工的推動力。「父親的離世讓我深刻體會到『不要以為總有大把時間』,提醒我更積極地把握機會傳福音,所以每逢學校邀請我去分享,我都會盡量去做。」

 

上帝是世界上第一位藝術家,為人類創造出充滿和諧與美感的天地萬物。藝術同樣具有龐大的力量,能觸動人的心靈,勾起共鳴,對生命有所反思。Esther用小小的雙腳執起上帝賜下的畫筆,以繪畫上帝在她生命中的恩典為使命,「我希望別人從我的作品中,不只看見盧佩鏞,更加是看到盧佩鏞背後的上帝,從而能認識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