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校園 第130期】以腳畫畫 堅毅回憶錄

日期:2009年1月1日
媒體:今日校园 (第130期)
按此連結原文期刊

 

「在紙張上加色彩,好像為我的生命加添色彩。畫畫令我有參加展覽的機會,增廣見聞,可以認識不同的人,發揮自己。這些收穫,是我一開始畫畫時無想過的。」這是一位業餘畫家的自白。一直以為,她開過畫展,賣過畫作,對畫畫始終不捨不棄。每次畫畫,她總是坐在地下,用腳一筆一筆地畫出自己的世界,全然忘記失去雙手的障礙。盧佩鏞從不緊抱自己的缺憾,沉醉在那無法挽回的自憐可傷之。回看現今的青少年,一遇上挫折便自動投降,失去奮鬥的信心。從盧佩鏞的「失手」回憶錄,也許能讓為子女發愁的家長,明白做人堅毅不屈的竅門。

 

2009年

「今年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把我的畫畫故事拍成『放眼生活』影碟,以『足福』為題鼓勵其他人珍惜生命。如果有在自殺邊緣徘徊的人看到這隻VCD,讓他們對生命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好有意思。」盧佩鏞一畫就是21年,近15年主攻國畫。她輕鬆真誠地分享用腳畫畫並不困難,並享受畫畫過程中帶來的滿足感。問到佩鏞覺得用腳畫畫最困難的地方,她說在地上畫畫成日要彎身,腰都幾累。「要建立自己的風格也不容易,要想怎樣利用畫作表達自己的想法,怎樣利用不同的顏色表達不同的意境。我怕畫得仔細,微細的東西較難畫,始終人手不同人腳。」她一直微笑道。

 

2007年

「參加聯展的時候,我可以多看其他畫家的作品。始終看書和親眼看到畫是不同的感覺,令人大開眼界。而且參展的過程是開心的,因為可以給不認識的人看,他們又會提出意見。我用畫畫表達內心,別人是看得出的。而且不同人想像背後的東西,有不同的領受,是一種很好的交流。」透過到廣州和上海參加「擁抱生命巡迴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和欣賞佩鏞的畫作。

 

2004年

「能舉行個人畫展也是機緣巧合。那時候展能藝術會有個Project可以向政府申請資金,Support不同展覽和表演。我透過機構嘗試申請畫展,寫了一份簡單的Proposal,最後成功左。其實搞畫展都幾吃力,有很多事要兼顧,幸好有身邊親朋好友的幫助。過程要聯絡申請資金,也要Book場地,掛畫除畫,準備開幕,最後一步一步過到。」她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首個個人畫展,她覺得這是一個好經驗,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1994年

「轉捩點是自己覺得水彩方面的發展空間已經無,於是想不知轉換模式,探索另一條路。當中有一段時間不知點做,過程是迷茫的,但向前走終於有突然。我決定專注畫國畫,並嘗試加入水彩的新元素,追求寫意,讓色彩有更多顏色,增添畫面生氣。」水彩比較色彩繽紛,給人開心的感覺;國畫則著重宏偉的氣勢,墨的濃淡留白,畫面佈局。畫了八年水彩畫,佩鏞希望轉向國畫的新方向。「由執畫到執毛筆,其實只是繪畫媒介、工具的改變。只要肯多練習,就不會困難,熟能生巧。」她輕描淡寫道。

 

1988年

「我從陳慧老師身上學習基本畫畫功夫,然後以此為基礎向上發展。一開始我甚麼也會畫,素描、水彩、粉彩和油彩等,後來專注畫水彩,再轉畫國畫。其實我主要都是自己看書,觀察,看展覽,用眼睛多看多吸收。我會欣賞任何藝術作品,例如攝影集,不會只局限看某些東西。」中學的時候,她在特殊學校上美術課,但一開始並不特別感興趣。後來會考修讀美術,但覺得所教的東西不夠,便在英文老師的介紹下,開始跟陳慧老師學習繪畫,然後愈學愈有興趣。三年後,她更加成為國際口足畫藝會的會員。

 

1973年

「醫生說失去雙手是沒有原因,當時我沒有太大的掙扎,覺得改變不到便要接受。因為沒有手,所以最初很自然用腳代手。最難的是沒有人能教我怎樣做,只能靠自己想動作。即使使用腳?筆、用剪刀,都是自己摸索才做到。如果去廁所需要在洗手間安裝輔助設施,在牆上安裝兩個鉤,以便將褲子鉤上,外出時需要找別人幫忙。」有些事情,簡單如付款,佩鏞真的做不到。最初她都怕麻煩別人,但慢慢學習接受身邊的人幫助。「這是學習接受自己的過程。」她坦言。

 

她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失落的時候,佩鏞分享她的想法。

 

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

 

「問人意見,找老師傾,向有知識的人請教。而且應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向有興趣的方向發展。因為無人知道自己所行呢一步是否真的好,但可以嘗試左先,然後再看。真的不行就再找另一樣東西,沒有問題。」

 

當別人在街上以歧視目光望我的時候,我會‥‥‥


「眼定定望番他,令他知道這會令人不舒服,是不尊重人的表現。小時候會不知道怎樣反應,後來肯定了自我形象,便能調節自己。習慣別人的目光,就會想通『我都唔識果個人,唔值得俾佢影響自己,佢既評價對我無相干。』」

 

當我難過的時候,我會‥‥‥

 

「同朋友傾計出街,這樣會更開心。我不會畫畫,因為我希望畫出來的畫是令人開心,自己回望的時間會感到快樂,所以只有開心的時間才會畫畫。」

 

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會‥‥‥

 

「鼓勵自己要堅持,盡力克服困難,向著目標走下去。如果真的鍾意那樣東西,就要堅持。機會和方向不會一開始就鋪出來,而是要一面行一面累積經驗。我希望在能力範圍內將每件事做到最好,實際上做不到就要接受。」

 

 

國際口足畫藝會

佩鏞憑著其繪畫才華,加入了國際口足畫藝協會。這是一個國際性組織,由德國畫家Erich Stegmann於1956年創立,希望一些身體有缺憾的畫家能透過買畫畫作自力更新。協會成立至今53年,一直沒有接受政府的任何資助。香港現時有3名會員,另有一人在申請中。由於正式會員可獲月薪,故他們必須每2年至少提交一次作品給國際評審會,由專人監察畫家的畫家水平。協會會利用口足畫家的畫作製作賀卡、拼圖等產品,公眾可自行選購,支持傷殘人士自食其力。有關詳情,可瀏覽協會的香港網站http://www.mfpa.com.hk/

 

給年輕人的話

這次訪問是由國際口足畫藝協會的香港執行秘書長虞瑋德先生安排,跟佩鏞訪問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旁安靜聆聽。直到提起香港的年輕人,他忍不住說道:「做人要有目標,然後堅持和適應。如果我們未行過,永遠不知道那條路是否適合自己。只想不做,不會知道困難在那裡,要嘗試向目標行,這些經驗是用錢買不到的。而且做人吃下苦是不緊要的,因為受苦並不一定不快樂。」

 

後記

直到訪問尾聲,筆者笑問佩鏞有沒有男朋友,她說沒有。筆者再問她有沒有信心找一個,她爽快回答:「仲有既。」現今的年輕人也許無法相信佩鏞的故事。悶就去吸毒,無錢就去援交,升不到大學就去自殺,這是他們的生活。然而,我們是否一味指責青少年如何不知所謂,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得到改變?還是大家不要忘記青少年成為怎樣的人,關鍵是父母怎樣的教育。從這篇回憶錄中,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在堅毅的背後,是對人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