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週刊】從藝術發現本我

日期:2019年7月26日

媒體:明報週刊

 

按此連結細閱新聞

 

藝術與生活,從來不可分割。手中的蘋果、鄰座的同學、維港的海景……看似瑣碎的點點滴滴,透過觀察和想像,化作繽紛的色彩或跳脫的塑像。

 

為期三年的「藝燃薪–展能藝術計劃」踏入最後一年,於南豐紗廠The Annex 展現亮麗的藝術成果。由不同能力的殘疾學生創作的畫作及陶器充滿童趣,也充滿天馬行空的奇思異想,莫論精雕細琢或率性隨意,筆觸色彩足以教人眼前一亮,展現獨一無二的本我個性。

 

培養展能藝術基石
計劃進入尾聲,早前來個圓滿的終期展演,香港展能藝術會副主席鄭嬋琦笑言,整個計劃最滿意的是看到小朋友的笑容。「藝術能滋養心靈,通過培訓,讓同學們學習技巧,享受創作過程,藉着藝術來鞏固自己,不論是發洩還是發夢,繼續讓藝術在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計劃暫告一段落,鄭嬋琦深信此刻並非終結,而是將展能藝術推向另一階段。「三年來的學習,為同學們開啟了一道門,他們將來或成為職業藝術家,或繼續進行技巧訓練,甚至向其他方向發展,但重要的是藝術在成長過程中為他們帶來滿足和成就感。這批同學是香港展能藝術的基石,將來的發展有待他們一起參與。」

創作訓練專注力


何婷婷就讀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習畫兩年,偏愛用木顏色描繪城市風景。「我住在香港,我想畫我住的地方。」以水彩、鉛筆和木顏色繪畫的維港白天,透過深淺不一的藍調呈現輕鬆愉快的感覺。與維港風景畫並排而列的,是法國凱旋門特寫,「這是我想去的地方,可能無機會去,但我覺得好靚!」婷婷喜歡笑,問她畫畫後有什麼得着,她說有助訓練耐性,然後忍不住大笑:「哈哈,其實我現在也沒有耐性,但比以前好,以前容易分心,但上繪畫堂我會畫完先停。」

 

就讀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的李佩銓,學習陶藝兩年,「我未試過整茶具,想試造茶壺、茶杯。」於是她創作出一套四件的蘋果造型陶瓷茶具。為什麼選蘋果﹖佩銓靦覥地笑了笑,「我鍾意食蘋果,好食,好多汁!」


被學生稱為「幫主」的陶藝導師Blanche,每堂先出題目,再引導同學藉着生活體驗創作,「我欣賞他們的專注力,一堂三小時,造茶壼至少要兩堂,一般小朋友可能坐一、兩小時已放棄,但他們只要有興趣,便會全神貫注去做好這件事。」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