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周日人物】無聲撐抗爭 手語哥哥connect聾健 民間記招真面目示人 遭「藍絲」攻擊

日期:2019年9月15日

媒體:明報

 

 

「民間記者會」上的發布者多數戴口罩,但有一人每次均在鏡頭前露出真面目,那是人稱「手語哥哥」的黃耀邦,他努力將語言化成手形、表情、位置、方向、動作,冀讓聾人知道有關這場反修例運動的資訊。


對於警方記者會沒即時手語傳譯,「手語哥哥」認為這剝削了聾人知情權,所以他更加要站出來,化身聾人與健聽者之間的橋樑,而他做的手語盛載了他對這場抗爭的一句句「加油」聲。


黃耀邦與一名健聽的手語翻譯員一起受訪,翻譯員將記者的問題化成手語,黃耀邦以手語作答,再經翻譯員代他發聲,翻譯員是聾人與健聽者的橋樑。黃耀邦並非天生需要這座橋,他生來本是聽得見,只是6歲大病一場,從此就聽不見了,家中只有姊姊健聽,父母和哥哥均是聾人,他中小學入讀聾人學校,升讀大專修讀設計和英文,其後成為舞者。


在聾人的世界,要掌握音樂律動並非易事,但原來要讀取社會資訊亦很困難,他2014年辭去「政府工」,負笈美國進修舞蹈,在異鄉的新聞報道上看見催淚彈橫飛的金鐘,才「炸醒」了他的「社運魂」。今年爆發反修例運動,他積極在民間記者會、公務員集會等做手語即時傳譯,助聾人讀取資訊。


傘運異鄉見催淚彈橫飛 炸醒社運魂
即時手語翻譯需聾聽合作,他於記者會前一兩小時就到場,熟讀新聞稿及研究如何用手語演譯部分用字,例如「反送中」等字眼,若照字面直接打手語,聾人不會明白,所以他會補充意思成「反對從香港送去內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則擴充成「香港先是黑暗,有光照後,除去黑暗,現在就是革命」,他比喻成查字典,不單是表述那個字,而要表達那個字的釋義。


最難一次 民陣集會遇多國語發言
他說,健聽者會在記者會將發言內容向聾人傳譯員做手語或寫字,聾人傳譯員消化後,再對鏡頭做手語,而做手語有五大要素:手形、表情、手的位置、方向、動作。難度最高的一次是6月26日民陣於G20前的集會,大會以多國語言宣讀宣言,他雖懂得香港手語、國際手語、美國手語、韓國手語,但遇上法語、日語等發言時,他只能硬着頭皮盡力而為。


曾有德國記者驚訝他沒戴口罩,他就解釋因表情在傳意上非常重要,遮住面容會影響聾人理解,而他是一名譯者,「光明磊落,不怕有什麼後果」,但他亦做好心理準備,將來有可能會出事。其實早有「藍絲」口誅筆伐過他是「大台」,他一臉無奈地打手語道「這是無稽之談,他們沒有理性」,而他不會接來歷不明的來電和回覆陌生人的信息。


不戴口罩 傳意靠表情
黃耀邦說,做手語傳譯是他支持這場抗爭的方式,曾有組織向他支付傳譯薪金,他斷然拒收,因為他是自發而來,「尤其早前呼籲市民罷工,別人罷工一天沒薪水,我去罷工集會做傳譯收錢,這樣實在不太好」,而驅使他投身這運動的是因為「我愛香港」,希望香港進步。


自言參加的遊行均獲批不反對通知書,但他不以「和理非」自居,只形容自己只是一個聾人,希望其他聾人亦可參與這場社會運動,爭取五大訴求,更期望這場運動可聯繫到盲人、傷殘者、少數族裔、性小眾等,因為他們全都是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