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傷健共融譜出多元音樂世界 樂手跨越障礙創造完整人生

日期:2021年2月26日

媒體:文匯報

 

按此下載新聞原圖

 

社會發展如斯快的今時今日,「共融」早就不算什麼新鮮的腔調,對於有少許健康問題的人士的包容度,在這個文明社會已是一種無言的默契。然而,在包容與尊重之外,不同的人生經歷、生活常態讓人們很難找到感同身受的共鳴,真正的「共融」遙不可及。在這前提下,「媒介」便變得格外重要了起來,而音樂,就是其中之一。


True Colors Symphony是全港最大的共融樂團,成員多達170位以上,最大特色為「多元」共融,除了傷健共融之外,樂團亦致力提倡長幼、種族和文化共融,邀請團員的家人共同參與,計劃組建合唱團,為樂團增添更豐富的色彩。今年初,樂團與歌手林奕匡合作,重新演繹經典電影主題曲《A Whole New World》,並於香港迪士尼樂園將其拍成MV。這次拍攝將讓更多人欣賞到殘疾人士、老人家、小朋友及外籍人士的才華,令大眾明白「共融」亦包括年齡、背景、文化及種族等層面。


是次參與拍攝的音樂團隊由22位樂團成員組成,並由香港管弦樂團資深樂手李少霖擔任指揮。22位成員分別來自不同背景,當中包括專業樂手、健全、殘疾以及不同種族人士,各人均擁有獨一無二的故事,具備非凡的音樂潛能及才華。


李少霖 自閉兒父親帶領樂團
作為自閉症小孩的父親,港樂圓號手李少霖對教導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別有一番體會--對他來說,音樂除了音準、拍子,更是樂手用心感受和表達的成果。在訓練及演出中,他運用自己的多年經驗,以指揮身份帶領樂團一起奏出觸動心弦的樂曲,引領樂手發掘一個從未遇見的自己。他說:「例如有的小朋友在某一方面是disability,但他們同時擅長另一些領域,特別是音樂方面,表現都很出色。樂團名為『True Colors』,正是寓意應重視每個人的不同色彩,樂團提倡大家齊心參與,發揮每人所長,玩好音樂。」


他表示,樂團成立伊始計劃以西樂為主,在發展過程中也吸引了眾多中樂樂手的興趣,於是逐漸形成至今中西合璧的形態。於是他在選擇演奏音樂及編曲時,也會同時考慮中樂的因素,而這也是「共融」的另一層含義。


音樂助自閉兒打開心扉
兩年時間白駒過隙,在樂團日常訓練中,李少霖見過很多有心玩樂器的小朋友,卻因能力所限而未能得償所願,這時他便會因材施教,採取很多方法幫其數準節拍、調節音色,「不只是教會小朋友玩樂器,而是令他利用樂器和音樂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幫人,亦是助己。


在訪問期間,李少霖並不避諱提及家中身患自閉症的小孩,回憶起當年得知李恩曦病情的瞬間,他以「坦然接受」來形容,而音樂,成為幫助李恩曦在行為和想法上有所轉變的途徑,也化為家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自閉症的小朋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他參加樂團之後,與我們交流時多了很多話題。他會利用音樂抒發自己的情感,與我一起吹圓號,也會彈鋼琴。」見到小孩的轉變,李少霖頗感欣慰,更堅信音樂的無窮能量,音樂對自閉症兒童有激發的作用,使其明白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之外,還有無限豐富的世界。


楊恩華 執着追夢 二胡成為 「引路徑」
對視障樂手楊恩華來說,二胡像是一位親切的老友,陪伴他走過人生中的高山低谷。天生弱視的他在小五時視力突然惡化,無法掌控命運的無奈與難以抑制的難過相交織,他曾經收起自己,躲藏在堅硬的「殼」中拒絕交流。在未知、彷徨和各種挑戰中,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一曲《聽松》,宛如黑夜中的耀眼星光,使他在如水的樂聲中放鬆心情,堅持實現自我價值,也毅然選擇拿起二胡這種樂器,在不斷學習與探索中逐漸找到了人生意義。


從慣於獨奏到加入樂團,使他感到並不孤單,當有特殊需要的樂手們匯聚在一起,他更深刻體會到了「共融」的含義,逐漸掌握合奏技巧,亦知曉如何與眾合作。「樂團對大家真的很包容,這次的指揮李少霖先生對所有人都很有耐心,當我的部分太快或者太強的時候,他都會在排練中給我多次機會再練幾次,會鼓勵我說『這次已經很好有90分,下次再強一些就有100分』。」恩華說,「在應該入拍的時候,我看不到指揮的手勢,他會走到我身邊深吸一口氣,提醒我應該做什麼。」


為推廣二胡文化而奮進
作為應屆DSE考生的恩華,目標是考進香港演藝學院,為了準備考試,除練習演奏外,他發奮補習樂理知識及英文,繼續向成為二胡演奏家、二胡導師及進入本地中樂團的夢想進發,為在香港推廣二胡文化盡己所能。


恩華這樣說:「我覺得二胡好得意,它的聲音好像有人在說話,也可以模仿出很多動物的聲音,但初學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很難聽,只要邁過那個階段,就會好很多。」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黎樂賢 單純享受音樂滿足感
黎樂賢今年19歲,在他兩歲時,已被評估為患有自閉症和智障,「在當時對於我來說當然是很大的打擊。」樂賢的媽媽說道,「但一定沒有絕望的感覺,很積極地去找治療的方法。」很快,在醫生的建議下,樂賢開始接受音樂治療,改善語言發展以及認知治療。雖然記憶已經很久遠以至模糊,但樂賢仍然記得自己「很快便已經愛上了音樂」。2019年,樂賢考獲了鋼琴八級的殊榮,並一直為之努力,希望能夠考到演奏級別。


艱難過程收穫加倍喜悅
當樂賢進入樂團開始研習敲擊樂器,從一開始跟不上拍子,失誤連連,到最後精準地演奏出高難度的樂句,大家見證着敲擊樂手黎樂賢的進步。因為從小學習樂器,所以對樂賢來說,敲擊樂器並不是太困難的新嘗試,「不是很難。」樂賢笑着說,「這一次的表演我練了六個星期,每個星期只有一次。」但是,由於家中沒有樂器,每次排練,樂賢總是第一個到達排練場地,把握每分每秒的練習時間。比別人付出更多,對樂賢來說,一直不是一件難事。


除了樂賢自己,這次對樂賢媽媽來說也是個意外的收穫--從沒想過兒子能夠變得如此的專注,並能迅速理解指揮和導師的指導,演奏出動聽的音樂。「其實這次樂團參與的樂手已經各自有很長時間的音樂基礎,所以他們很快就可以掌握這首樂曲。」樂賢媽媽覺得樂團的概念很好,因為他們對於音樂的目的更純粹,「不是一定要去標籤他們的情況,反而是一種鼓勵。」她認為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感都是很重要的。對樂賢來說,音樂最辛苦的部分是記琴譜,但是越是艱難的過程,收穫便令他擁有更加倍的喜悅,樂賢簡單而真誠地表達:「很開心。」


張子浩 用音樂打破身體界限
面對肢體障礙,有人選擇聽天由命,也有人選擇努力克服。自小患有大腦痙攣的張子浩平日均需要使用枴杖出行,由於子浩右邊嘴部肌肉較弱,右手亦不靈活,因此演奏長號時比一般人吃力,「其實無論是右邊的嘴型或者手部的靈活度都會稍微差一些、吃力一點,這只能靠着更多的練習去改變。」子浩並沒有因為身體的種種限制而放棄,對他來說,音樂除了能帶給他成就感,還令他找到能夠互相支持的同伴。


小學的時候,老師鼓勵他去嘗試長號這種樂器,一開始,他其實只是抱着玩一下的心態,但隨着對音樂的熟悉,他越來越能在樂器中找到成就感,便越發享受學習、練習的過程。這一學,便是長達15年的堅持,但子浩本身是一名文員,樂器只能在工餘的時間練習,如今,他已經考了七級,未來希望一直向上攀登,能夠考上演奏級。


鼓勵同儕勇敢踏出第一步

張子浩介紹道:「這次的活動對於樂團來說算是比較小型,和林奕匡一起演奏一首歌,我們在迪士尼一起拍MV,也是為了讓大眾更加認識我們這個樂團。」他對於「共融」這個詞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共融的意思是包容,是接納,無論是不同種族,或者不同的身體狀態,我們並不是只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同時需要去關懷、幫助別人。」


隨着與樂團一同學習、演出的時間越發多,他感到自己的心態更平和,「雖然大家的情況不一樣,有些可能更好,或者更差,但是不要用比較的心態去做這件事。」此外,他更想鼓勵與他們一樣,有着不同「差別」的小朋友,「一定要踏出第一步去嘗試,不要害怕。」


聆聽
視障人士 盼獲「點字樂譜」進修音樂
在李少霖學音樂的年代,他選擇圓號這項「冷門」樂器,資源尤為匱乏,連買到一張圓號的黑膠唱片都成為奢侈的念想。時至如今,當會樂器成為每位學生的必備技能,他更想以己所學幫助更多人,先後於多所學校任教,桃李滿天下。


有心學習卻資源缺乏的窘境,在物質豐沛的年代,卻再於楊恩華的音樂歷程中重現。香港市面的「點字譜」本就較少,二胡樂譜更為罕見,當恩華視力惡化至只能模糊辨別光影之時,他只能憑藉聽力與記憶力,在老師打拍唱譜間錄音並回家慢慢鑽研背誦,所需時間數以倍計。他表示,美國已推出一些傳譯軟件,但在香港尚未推廣使用,希望政府或其他團體可投放資源,為視障人士提供更多進修音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