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网】促进艺术共融 改善精神健康

日期:2023年3月20日
媒体:香港文汇网

 

按此连结细阅新闻

 

上周陈沛良议员提出的「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议案,引起社会对心理精神健康的讨论。经历了疫情3年,新冠疫情令学童无法到校上课,在家网课令学童产生额外的精神压力。近日,社会逐步复常,全面复课,学童及家长也要重新适应。突然的转变容易引发精神困扰,特别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童。

 

2021/22年度,中小学生中SEN学童占比近一成,需要政府更多关注和支持。然而,基层精神健康服务却未必如意。现时,香港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基层精神健康服务采用分层服务模式。2017年发表的《精神健康检讨报告》指,预防措施没有得到社会广泛接受同应用,患者倾向依赖治疗措施。但是,在2019/20年度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专科门诊的稳定新症轮候时间中位数约为80个星期,非常不理想。

 

预防胜于治疗,应对精神健康问题亦不例外,文化艺术及体育活动就能够有效辅助减压。艺术治疗推动已久,不少人都透过画画、插花等艺术体验减轻工作压力,同时也是缓解学童及照顾者精神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运动则是能够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减轻压力、抑郁及焦虑等情绪。

 

有文化业界将艺术融入SEN学童的治疗。例如早前香港小童群益会主办、多位艺术家及社工共同参与的支援SEN学生的「艺术有SENse」计划,以玩泥沙、写大字,甚至是通过在水果上插牙签做成各种装置作品、在地上任意画画,让儿童们直觉地进行创作,从而释放正能量、表达感受。笔者在活动最后一天前往,见到这些SEN学生们展现出非常活力和快乐的一面,不得不感叹文化艺术的力量。

 

今年一月,香港展能艺术会举办的《艺燃薪3.0》年度展演同样令人大开眼界。一些身体或精神上有特别需要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他们通过绘画、陶瓷、舞蹈、音乐等途径,重拾自信,甚至在其中发掘到自身潜能。

 

至于体育方面,英国运动与运动医学学院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并减少抑郁和焦虑。儿童在室外空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减少与注意力缺陷障碍相关的焦虑和其他症状。2022年施政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城市运动,配合国家推动全民健身的大方向,这也是成本较低的缓解青年精神压力的手段。希望政府积极落实城市运动的工作,让青年及家长会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更多新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正能量。

 

政府有意推动「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要达到这目标,必须重视文化艺术及体育在社会精神层面扮演的角色,相信文化及体育可作为很好的载体。政府在艺术治疗方面应提供更多支援,例如推出艺术治疗认证、将艺术治疗引入学校,甚至先为老师提供艺术治疗相关的课程,支持艺术共融,缓解社会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这个过程也能激发起更多人对艺术创作的潜能和创新尝试,以发掘和培养更多艺术人才,支持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