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線】相機也可當華佗?

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報刊:大學線 113期
按此連結【大學線月刊】

 

「他們曾經叫我衝出馬路讓車撞死。」曾患有幻聽的靜雯,總聽見有人與自己對話,以為終於交上朋友,告別孤單,原來是一場噩夢。把她從噩夢喚醒的,是一部相機。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相機除了可來拍照,還可以治病——這就是攝影治療。

 

幻聽當朋友 治不好的情緒

「我想成為被大鷹保護的小兔子。」現年三十一歲的靜雯,自小喜歡畫畫,想法天馬行空。她與眾不同的想法,在讀書時期被同學視為「怪人」、被欺凌;在十九歲時,她踏入地產行業,負責打電話。但對於個性文靜的她來說,壓力十分大。做了三個月,開始出現幻聽,聲音有男有女:「我還以為自己有了朋友」。但「他們」並非保護靜雯的大鷹,而是「損友」:「我覺得自己是『扯線公仔』,他們會說我無能,還叫我去死」。情況持續了三年,直到二十一歲時,靜雯控制不了自己,最後因急性精神病入院求醫,證實患上精神分裂症。

 

傳統治療一般採用藥物治療法,靜雯受藥性高,入院二十多天,幻聽便停止了,但藥物的副作用卻讓她苦不堪言:「整個人會變得僵硬,視線也會變得模糊,甚至連日常生活都應付不了」。醫生著重去除病徵,但如何讓病人擺脫藥物副作用、改變負面思想,則依靠其他療法。為了治療幻聽,靜雯十多年來一直須服藥,幻聽停止了,但孤單感從來沒有消失。靜雯表示,對於精神病患者來說,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抒發感受的途徑,於是喜愛藝術的她參加了攝影治療,透過相片表達自己。

 

夢想工作 蛻變領袖

靜雯到沙田醫院作日間治療時,得知由香港心理衛生會與沙田醫院精神科日間醫院職業治療部合辦攝影治療療程,甚感興趣,於是便參加了。一期約七個月,只收象徵式費用二十元。每一期的攝影治療都有特定主題,靜雯參與的第二期主題為「夢想工作」——學員要分享自己的理想工作,再參觀「夢想工作」的場地和攝影,愛畫畫的靜雯選了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她發現殘障人士也能成為香港展能藝術會的註冊藝術家,於是她決定自薦,最終成為註冊展能藝術家。靜雯開懷地說:「幸好有這個活動,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夢想。」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用學員參加治療前後的照片作對比,再邀請學員分享。靜雯參與攝影治療前拍的照片,讓人感覺悲傷:「以往我不喜歡拍攝香港繁華的一面。拍出來的照片,像是在監牢看窗外的風景,反映當時會把自己藏起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卻沒有勇氣走出去。回顧這些舊照片,就是解讀自己的過往。」現在靜雯鏡頭下的世界拋開了昔日的灰暗,色彩繽紛。

 

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訓練及就業服務中心(新界)服務經理黃基舜是攝影治療的負責人,他表示靜雯參與治療後,變得積極合群,例如在小組製作畫冊時,由於靜雯有藝術創作的經驗,便成了小組領袖,從被動變為主動。另外,攝影治療能讓社工們更清楚學員的想法和願望,如協助靜雯達成她的夢想——舉辦個人展覽,圓她的藝術家夢。

 

編輯│梁耀輝 記者│余珈澄 攝影│梁耀輝 余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