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推廣新聞頻道】守護我們的樂土—遺城系列:「城市.農夫」鄭啟文個人藝術展
日期:2015年1月19日
媒體:藝術推廣新聞頻道
新界東北之後,推土機繼續進發,剷過龍尾灘,即將直入大嶼山……在香港,鄉郊地方用作土地發展的問題愈發嚴峻。政府摘去鮮花與農田,只為種出更多大廈。我們 的後代從此便在石屎森林裡生活,卻對真正的大自然一無所知。鄭啟文因重視大自然與香港農業發展,香港展能藝術會協助其舉辦了「遺城系列:『城市.農夫』鄭 啟文個人藝術展」,希望透過相片,期望能引起更多人關注這議題,為令我們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為了我們生活的環境,為了香港未來的發展,想得更深、更遠。
鄭啟文自從曾踏足新界東北的塱原稻田後,便受當地的環境吸引,認為香港應保護這些既美麗、又對下一代有影響的地方。而他的攝影作品,亦顯露出同樣的訊息。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鄭啟文於去年初為人父,便思考如何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意識到,最佳的教育是不能夠用錢購買的;而最好的老師,其實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能給小朋友更 真實的教育。」當要讓小朋友知道,米和蘋果是從哪裡來的時候,他希望不單是透過電子屏幕或書本,去讓孩子間接吸收知識;而是帶他們踏足現場,讓他們親手觸 摸田野中的一切,甚至讓他們有機會下田耕種:「下田後,你會發現有很多小動物:雀鳥、不同昆蟲,這些生命教育比其他東西更珍貴,以及買不到的。」
然而,這些寶貴的鄉郊土地,例如孕育了農田與美景的新界東北,卻被列為新發展區,將於 2022 年後變為內地及港人的住宅區(當中僅有 6 % 用作建設公屋或居屋,其他土地則用作興建低密度佔地的私營房屋);而政府亦於 2013 年通過了大埔龍尾人工海灘工程,於是居住在龍尾的近 200 種生物將會被徹底清除;而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又提到有優美環境的大嶼山即將進一步發展,包括興建大型購物商場及酒店等設施。這些樂土,逐漸因「發展」而 消失了,孩子們無法再透過去現場認識,這世界最自然的面貌:「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好好早一步去保護擁有的畫面,是不是要等到它們被人剷走、建成了高樓, 我們才去懷緬呢?」
大販賣土地的人,及在土地上耕種的人
鄭的作品,在兩個展區中呈現。在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2 樓平台的展區裡,有一角色在多個作品中穿插,那是一穿著西裝的面具人。他的打扮可謂與身後的農田格格不入,還有 iphone 及樓盤單張環繞身邊。鄭指他的打扮暗示著,他是一地產經紀:「他何以戴面具,是因沒人知其說話究竟是真、是假;也沒有人知道,在他考慮著一個計劃時,其真 正的面目是甚麼。」廣告中,時常都描述該樓盤有多少尺園林、生活將有多美好,鄭卻覺得一切很荒謬:「這些園林存在是因為,它先剷走本應有的自然環境,繼而 去建設一些人工園林。」在那面目背後,埋藏著多少的謊言呢?
而在「光影作坊」的展區裡,穿插的卻是一在城市裡流連的農夫。當農地被剷走,農夫可能會被迫進入城市,唯有在城市僅餘的空間中尋覓種植的機會,在坑渠上種 花、在狹縫裡種菜,甚至被迫要融入商業社會……聽來荒謬,鄭卻將這些想像化為相片,呈現出可能的未來。「亦都想透過農夫在商場不同角落種植,去探討︰土地 本身的價值是甚麼呢?我頗喜歡《竊聽風雲 3 》那一句對白︰『土地不應該用來作買賣的。』這句形容現在這社會是頗貼切的。」
大城市不過是其中一個巢穴
在展區一隅中,鄭設置了一個裝置,那是一農夫的墳墓。觀眾可以執起泥沙,一起將農夫活埋:「那意味就是,我們作為一個都市人,如果大家都是不聞不問時,我們 都是有份殺死農夫的。而農夫就象徵著大自然,他其實是有份被我們殺死的。」自然,其實就是生命,當中孕育著無數生靈:「我們必須承認,人只是地球上的一種 生物而已。我們無權去主宰地球上任何的資源分配。在這大前題下,城市不過是其中一種動物生活的巢穴,而不能蠶食所有的地方。」
遺城系列:「城市.農夫」鄭啟文個人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 29/1/2015
時間:11:00 - 18:00(星期二至日);11:00 - 15:00(29/1/2015)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 平台及光影作城(L2-10)(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