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地區報】助視聽障人士與社會接軌 「導譯」天使觸感手語傳達愛

日期:2013年7月12日
報章:星島日報地區報
按此連結原文剪報圖像

 

一個人的背後,如能有一守護天使,最是幸福。飽受失明失聰之苦的芳芳,對外溝通常遇困難,幸而遇上視聽障人士導譯員,他們代替她的「眼睛」和「雙手」,利用「觸感手語」傳遞訊息,從此與她風雨同路。對她來說,這群導譯員不只為她打開與外界接觸之門,更成為她人生路上的「友伴」。

 

「你好,我是義工叫冼玉媚。」「我是芳芳,你有無手語名呀?」冼玉媚一坐下來,一如往常雙手握住有視聽障問題的芳芳,手指做動作,與她商量行程,只見芳芳想了下用手回應,她打算自製沙津,但不知如何入手。冼玉媚不慌不忙向她查詢,例如沙津款式,心儀材料,分量等,倆人用手語高談闊論、暢所欲言,最後終於得出結論,「蘋果和一條香蕉。」

 

冼玉媚微笑向記者娓娓道來,一O年她因緣際會報讀香港盲人輔導會「視聽障人士資料中心」的「視聽障人士導譯員證書課程」,不知不覺一讀已經有兩年,雖未成為正式導譯員,但她已下定決心,為這群視聽障人士服務。她憶述課程上,她試過蒙上雙眼由其他學生帶領搭扶手電梯,「我發現當世界一片漆黑,只能相信同學,感覺好無助,也知道視聽障人士面對的心理壓力。」

 

難靠自己與外界溝通


據香港盲人輔導會估計,本港視聽障人士已超過三百,他們失明又失聰,面對溝通之苦。芳芳O三年因病相繼失去「聽力」和「視力」,「當時感到無法與外界溝通,怕障礙使我料理自己的生活成了困難。」所以她很怕一個人搭地鐵,「人潮來來往往,即使有盲人棒,但落樓梯級仍要小心,我就試過從樓梯滾下來。」

 

香港盲人輔導會視聽障服務主任謝惠音指,不少港人不明白視聽障人士的需要,覺得盲就盲、聾就聾,但不知有失明失聰的人士存在。她又稱,有時家人的態度也左右他們的命運,她似太寵將他們關在家,與外界隔絕。

 

又或直接忽視他們,所以導譯員是必需的。「導譯員就像視聽障人士的『眼』和『手』,要代入他們角色,簡單說導譯員的工作是幫他們與外界接觸。」
現有六十多位參與導譯員課程的學員,除課程有教授「觸感手語」外,還帶「視聽障人士資源中心」的會員出外實習,與他們相處。

 

陳神收打開溝通之門


香港視聽障人士雖然數目不多,但是同時失去視力和聽力,與外界溝通特別困難。
正因同樣飽歷視聽障之苦,南非的陳民安神父,以聾人手語為基礎,創立一套用觸覺傳遞訊息的觸感手語,為視聽障人士打開溝通之門。

 

採訪當日,抵港才一天的陳民安在香港盲人輔導會舉行講座,他雖然一出世便失聰,其後更失明,但卻懂得八種語言,七種手語,每年來港協助推廣本地視聽障服務發展。他在導譯員協助下,向記者指深感欣慰觸感手語正慢慢發展,給視聽障人士一種新的溝通方法,又指香港發展得好成功,因為愈來愈多視聽障人士懂得這套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