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聾人以淚隨節拍 無聲舞蹈跳出框框

日期:2018年11月10日

媒體:星島日報

 

下載新聞原圖

 

若沒有遇上藝術,不少殘疾人士都怯於越過疆界,猶幸上天奪去他們一部分,卻並未摧毀他們尋夢的力量。舞台燈亮了,藝術成為殘障者連接外界的通道,聽不到節拍的聾人以心代耳,踏着舞步只為守住一個初衷;站不穩台位的演員放棄依賴輪椅,全因戲劇讓他找到了堅持前行的理由;看不見曲譜的樂手背熟音調,花上數倍時間練習只求跟職業演奏夢更靠近。政府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助有潛能者一展所長。新星正悄然地綻放光芒,本報將一連三集專訪展能藝術家,見證他們踏上閃爍之途的歷程。

 

活在無聲的世界,聾人舞者黃耀邦(Jason)感受來自地板的震動,心裏一下一下數拍子,自信地抬頭起舞。習舞十年,他比常人揮灑更多汗水、淚水追趕節拍,就算遇上溝通障礙、學習權益被忽視,亦無法叫他放棄跳舞。因着舞蹈,讓他不甘躲於邊緣,「失去聲音,不代表失去夢想,我還有眼可跟着舞步,有手腳可舞動,人生只有一次,我必須相信我可以。」

 

六歲失聰「聞」歌起舞

音樂,並非天生跟長於聾人家庭的Jason絕緣。他還記得,兒時曾跟健聽的姐姐爭聽電話,亦有印象自己不時坐在鄰居家門前,偷聽隔壁叔叔播放歌手張國榮、劉德華的熱播金曲,但隨着三歲的一場高燒,Jason聽力開始下降,其後更於六歲時失聰。他憶及童年,通過手語翻譯員說:「小時候我很怕聽到救護車聲,但原來最可怕的是一下子甚麼也聽不見。」

 

即使失去聽覺,但Jason對聲音的觸覺沒有因此消失,反讓他對聞歌起舞的渴求日趨強烈。當他以高音量播放跳舞短片,仍可感受到音效的震動;看演唱會、跳舞片及電視節目時,歌星舞者有力的舞姿教他震撼,心中就有一把聲音,千呼萬喚叫他跳出世俗的框框,「健聽者可以跳舞,我雖跟他們溝通不了,但若以身體語言、動作表達出來,不就讓人明白聾人同樣有能力嗎?」

 

調高樂聲感受聲波震動

聾人跳舞,先要熟習舞步,再把音樂聲調高,不是為了聽,而是用以感受地板的聲波震動,同時輔以燈光和內心數拍子。跳群舞時,聾者若拍子稍慢,可靠健聽同輩提點;掌握音樂感情,則靠理解歌詞,好使無聲勝有聲。

 

以上心得來自Jason日積月累的經驗,惟無聲舞蹈於十年前的香港,猶如癡人說夢。當初他跟一班聾人朋友通過比賽贏得一期免費跳舞班,可是健聽導師講解速度太快,上堂沒手語翻譯,聾人就算懂得讀唇亦來不及理解,無人有時間停下來講解歌詞內容,結果一堂完結了,聾學生似乎甚麼都沒學到,「健聽同學學得很快,但我們很慢又落後,所以不少朋友半途放棄了,覺得沒法做好,很自卑。」

 

同伴離開了,唯獨Jason不肯放棄,堅持自己付錢補堂也得繼續學下去,每一堂他更留意身旁同學的動作對準拍子,決不放過所有細節,用心記下回家再苦練。這些年Jason一路走來付出的練習時間,比健聽舞者多上兩三倍,曾跳到累了、哭了,但伴隨舞曲躍動的心跳聲,不斷提醒他何為無法割捨的愛,「跳舞給予我活力、生命力,以至追尋夢想的力量。」

 

赴美深造 成立聾人舞蹈團

聾人成長路上屢屢碰壁,踏入職場只敢追求微薄待遇,有能力平穩度日已算不錯,但Jason不止一次問自己,「如此走下去,甘心嗎?」答案顯然是拒絕平凡,否則他不會於一四年取得獎學金後,狠下心放棄其他聾人夢寐以求的政府工,遠赴美國著名的百老滙舞蹈中心深造一年,更不會在學校沒長期為他安排手語翻譯員的情況下,誓以法律途徑追討權利到底。

「若我是健聽者,肯定不會選擇跳舞,可能跟普通人一樣生活就算,但如今我有一個初衷不能忘記。」Jason想起一○年他和聾人朋友在尖沙嘴的演出,原本反對兒子跳舞的父母首度觀演,看見群起支持的觀眾,終願改變想法。同年五月他成立森林樂聾人舞蹈團後,父親未及多看幾場表演,已不幸於年底離世,「爸爸臨終前跟我說,就算我是一個聾人,都希望我持之以恒的努力,做個成功的聾人。」

 

走在荊棘滿途的舞動之路,他感激途中遇到的好夥伴,「美國學舞時,我跟學校糾纏了三個月才成功爭取專業手語翻譯員伴讀,此前全靠一位懂手語的同學幫忙翻譯,將課堂內容、身體動作及表達形式抄在筆記給我。」後來正式伴讀的翻譯員,於Jason完成學業後送上一本《愛麗絲夢遊仙境》,將他喻作跌宕不止也敢於繼續前行的愛麗絲,「令我很感動。」

 

成為再生勇士責任更大

隨着森林樂的演出經驗增加,加上Jason於一六年成為再生勇士,外界漸更關注聾人舞者,如今他站在舞台上,背上的責任變大,不再純粹為自己起舞,實盼為聾人社群聚集更多光芒。數月前他兩位健聽跳舞導師,開辦了全港首間針對聾人需要去布置的舞蹈學校,特設會震動的地板、輔助數拍的射燈,還有可供投映樂曲歌詞的屏幕。

 

昔日沮喪地離開舞室的聾人,終於尋到一隅讓他們重新起舞。被舞蹈改變的人,不止有重拾自信的學生,還有醉心為聾人和健聽者全職教學的Jason。負責授課的他,再無初期學舞的迷茫,「曾經每走一步我都跌倒,但撞板經驗成為養分,有日終於張開變成一對翅膀了。」聽不見節拍,又如何?

 

記者 李卓穎 攝影 梁譽東

全文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