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手語演員

日期: 2019年1月11日

媒體:am730

 

下載新聞原圖

 

不經不覺,我以工餘性質「掹車邊」參與復康界別的工作,已經有10年時間,因此手語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無論是官方會議、地區諮詢會,甚至有不少藝術活動例如舞台劇等,都會在現場設有手語傳譯。手語傳譯員一般都站在台的一端,穿著一身黑衣,好讓雙手在打手語時,更加清楚易見。他們站在鎂光燈外,一面正經,總是給人低調的感覺。我慶幸可以用雙眼和雙耳去欣賞不同表演,但有時代入聾人角度,睇劇時一邊要注視台上演員的一舉一動,另一邊又要周不時瞄向台邊的手語傳譯員去理解劇情,的確好忙好攰。孤陋寡聞的我,上星期有機會見識另一種手語傳譯方式,原來手語傳譯員都可以成為表演的一部份,他們站在台正中,有表情、有動作,再不是台邊不起眼的黑衣人。

 

由香港展能藝術會主辦的慈善舞台劇《路.一起走》,上星期重演。這部舞台劇是由三位展能藝術家擔任主角,包括失明的鋼琴家李軒、大腦麻痺的畫家廖東梅,以及患有骨骼遺傳病需要坐輪椅的攝影師鄭啟文。他們打破身體的限制,在台上把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故事到底講甚麼,我不在這裡細說。其中最令我大開眼界的,可說是劇中徹底地體現了何謂共融藝術。舞台劇配有字幕和手語傳譯不在話下,但劇中的4位手語傳譯員,伴隨著幾位演員在台正中,他們不只打手語,而是以肢體動作和表情去演繹故事。有時是兩組演員,展能演員和手語演員,在台上同步演繹故事;有時手語演員也會與真正演員有戲份交流。不太懂手語的我,一開始時有點未入局,不太搞得清手語傳譯員的角色,但慶幸我很快便「開竅」,也不期然「嘩」一聲,驚嘆這種嶄新的演繹方式。這對於需要看手語的聾人觀眾來說,實在是福音,他們不需要再頭擰擰,雙眼周旋於演員和手語傳譯員,手語傳譯不再是「附加」於藝術表演上,而是融入其中。即使作為健聽的我,這種「視形傳譯」也為傳統舞台劇帶來了新的體會,我不得不俾個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