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周刊】視障音樂家楊恩華 以胡琴訴說香港人情

日期:2022年9月15日

媒體:明報周刊

 

新聞原圖

按此連結細閱新聞

 

【HIGHLIGHT】學音樂本來已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對於視障者而言,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視障音樂家楊恩華卻不甘受限,堅持苦練二胡,入讀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並榮獲多個獎項及演出機會,憑實力扭轉自己命運。最近他更獲邀參與由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主辦的「無限亮」,親自為《胡琴瞽樂》網上音樂會挑選演奏曲目,並夥拍著名作曲家梅廣釗及一眾演奏好手,透過音樂將他在香港奮鬥的故事娓娓道來。

努力克服視障逆境

 

楊恩華因先天早產而弱視,父母得知二胡界有視障音樂家華彥鈞(阿炳),於是讓兒子學二胡培養一技之長。後來他再移居到香港發展,但路途上卻充滿挑戰。起初他還能自行閱讀放大的樂譜,之後因視力再度下降,需依賴老師為他唱譜:「老師要唱三次譜,分別解釋音符的節奏、左手指法及右手弓法,我回家後就聽錄音背譜,相比以前起碼要多花三倍時間學習。」

 

幸好一路走來,楊恩華受到不少香港人的鼓勵。不論到心光學校讀書,抑或拜師學習二胡,都得到不同的人或機構協助,讓他深感香港是一個很有人情味及愛的地方:「由於我看不見指揮,所以樂團的樂手都會在演奏前大聲呼吸一下,讓我掌握開始演奏的時機。」楊恩華很感謝大家給予他的包容及機會,就如這次《胡琴瞽樂》網上音樂會,「無限亮」亦給予他很大空間去設計流程。

 

「作品的排列次序,就像在敍述我的故事。」《冰雪醉了咱龍江人》懷念自己的故鄉哈爾濱;以視障音樂家前輩的作品《二泉映月》及《彈樂》介紹自己;《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講述自己於香港落地生根的經歷等等,「《香江頌》則找來唐小燕女士,演唱多由盲人演唱的地水南音曲藝。藉著這次音樂會,我希望能讓其他視障人士展現音樂才華,鼓舞同路人之餘,亦為中國文化保育出一分力。」

 

楊恩華花了不少心思選曲,例如挑選了老師曹天立的作品《啦啦咱們的好日子》,以反映其在香港的美好生活:「這曲運用了中國拉弦樂最古老的『四度定弦法』,曹老師還加入了獨創的『雙合音』演奏法,以及『上撥下輪』等『綜合彈撥法』的高難度技巧。」他指自己與曹老師的關係就像古代的師徒,自己會在老師家中居住、吃飯、練一整天的琴,故他希望藉著這歌繼承傳統及發揚中樂,並向傾囊相授的老師傳遞感激之情。

 

此外,音樂總監梅廣釗不但為《啦啦咱們的好日子》編排伴奏,更特地為是次音樂會創作了《紅梅吐豔》。這個作品的創作意念是殘疾人士縱然面對不少困難,但仍像梅花一樣,即使於寒冬都能綻放自己的色彩。《紅梅吐豔》為高胡、二胡與鋼琴三重奏,中西合壁,不但為音樂會增添層次,更讓副修高胡的楊恩華得以展示學習成果,答謝毛清華老師在二胡上的悉心教導。

 

大部份音樂家的目標都是進入樂團,但視障人士則較難應付樂團工作,大多需要另覓出路。被問到將來有何計劃,楊恩華指完成學業後,希望朝演奏家及教育家的方向發展,推動中樂普及化:「香港中樂界相對開放,可嘗試不同可能性,所以我想學習作曲,與更多人合作並裝備自己,達成於大會堂舉行個人音樂會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