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無言天地突破劇場隔膜

日期:2008年1月19日
报刊:星岛日报

按此连结原文剪报图像

 

无言天地突破剧场隔膜 

选角、服装、舞台设计、演员对白,不少习惯观赏传统话剧的观众每每在进场后,均会自动开启一连串对剧场作品的评核准则,对于超乎想像、突如其来的「加」与「减」,许多时并不太热衷。艺术无疆界,在香港展能艺术会的策划下,展能艺术天使———聋剧团「无言天地」日前已远赴美国出席展能艺术节,对于这种重形体、免语言的默剧式演绎,大家是时候以放开的态度来迎接、探索。

文:霍康琪 图:霍康琪、无言天地

 

一九八六年,一个美国的聋剧团来港演出,台上演员并不使用任何手语,全以身体语言及动作跟观众沟通。那时,香港还没出现任何具系统的聋剧团。到了二○○○年,衍生自「香港聋剧团」的无言天地正式成立。「我们的演出,糅合了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身体语言,当然还有默剧的元素。」无言天地成员李锦华表示。

 

以形体代手语

在日常生活中,失聪人士常以手语替代语言作沟通;但在演出之中,一众无言天地的成员却偏爱以身体语言替代手语,让失聪与健听观众同样看得明白。「为何我们不在演出中加入手语部分?理由是它会阻碍了好些对手语没认识的观众,影响他们对剧作的理解。反之,身体语言却简单得多,举例说,当我们要表达走路、进餐或睡觉等行为,只需以身体语言呈现出来便可,跟绘画十分相像,并不需要任何语言。」另一成员陈裕发讲解。

 

关于无言天地的创作方针,李锦华表示他们并不会特别以失聪观众为对象,至于剧目题材方面,亦不会只集中于与失聪相关的范畴。「我们期望通过剧场作品跟所有社会人士作出沟通。」虽然,剧团是一个「无言」的演出队伍,可却并不代表剧团的作品均为「无声、无效」,相反无言天地的作品,往往包含音乐、音效与光效等元素,以符合所有观众所需。

 

一直以来,无言天地的成员拥有丰富的外地演出经验,在这一刻,剧团便正于美国华盛顿出席QuestFest视觉剧场艺术节,演出香港聋剧界经典剧目《创世记》。此外,剧团成员更会于艺术节中主持工作坊。「在QuestFest艺术节中,不同的艺术家将彼此以视觉及身体语言作出交流;参与的个别单位及团体,同时包括健听和失聪人士。」无言天地主席陈裕德指出。

 

《创世记》是一个以《圣经》文本为基础的作品,由上帝创造万物的构思开始,借演员们的身体重现出银河系的形成、火山熔岩与火海的形态、海洋生物爬行至陆地的情况、人类的诞生,以及对将来的遐想等。李锦华表示:「通过不同的演出,我们期望大众不再轻看失聪人士或其他类型的伤残人士。」访问途中,两位演员即席示范如何以肢体配合动作,为观众带来「火山爆发」的一刻。

 

开拓观众层

本着艺术无界限的精神,无言天地以敞开的心境抱拥各类型的观众,至于在创作与演出的层面上,他们亦同样持有开放的态度。在《创世记》一剧裏,站到台上演出的五人当中有三人是无言天地的核心成员,而另外两位则是客席演员莫嘉纹及黄伟强。经过了宝贵的合作过程,健听艺术工作者莫嘉纹对剧团有另一番体会:「无言天地的演出完全突破了语言的界限,与观众间的沟通全赖形体上的表达,演员们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也许,大众对失聪人士的创作普遍缺乏了解,甚至不知道本港有聋剧团存在;因此我认为如何开拓观众层才是无言天地要面对的挑战。」

 

凭借一己在艺术上的独特敏锐度与优势,令无言天地的成员比一般健全的本地剧团拥有更多的出国演出经验。不过,不论走到欧洲、美国,抑或日本,剧团成员仍然能以一贯的出色形体演绎,穿州过省感动着不同地域的观众。